10月1日上午,在我國18名科考隊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第二個八千米級以上的自動氣象站成功矗立在峰頂之上。至此,本次科考擬在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上建設的5座梯度自動氣象站全部建成,海拔包括4950米、5700米、6450米、7100米和8201米。這標志著卓奧友峰梯度氣象觀測體系建設邁出堅實一步,將為揭示極高海拔氣候變化及其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影響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卓奧友峰地處中國與尼泊爾邊界、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海拔8201米,為世界第六高峰,東距“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約30公里。其山勢魁偉,山體常年積雪。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介紹,卓奧友峰地區的西風—季風協同作用比珠峰地區更劇烈,且是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峰頂冰雪厚度最厚的山峰,保存著潛在最豐富的極高海拔氣候變化檔案。同時,這里的加布拉冰川是研究冰川退縮對冰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變化,及其碳源、碳匯過程影響的最佳區域,更是開展極高海拔人體健康動態調查的理想區域。
科考活動中,關鍵一環就是在極高海拔上完成5座梯度自動氣象站的架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也是“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科考隊一員張雷回憶,去年他參與建設我國自主研發超低溫自動氣象站(海拔7028米),其間需要在險峻的山峰上攀登、搬運物資,適應極端天氣以及缺氧等高原反應。
卓奧友峰,不僅地形險峻、氣候惡劣,而且與珠峰基巖不同,極高海拔地區積雪覆蓋厚,需要科考隊員增加基座重量確保氣象站順利建成。因此,此次科考隊員平均負重40斤,比珠峰科考時多了5斤;加上此次登頂時間較為靠后,氣溫更低,給建站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據悉,成功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后,科考隊員除了開展極高海拔自動氣象站架設外,還將進行峰頂冰雪測厚、冰芯鉆取及雪冰樣品采集等多項科考任務。
自9月24日起,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制作并提供卓奧友峰趨勢預報及逐3小時精細化預報;沖頂前為科考隊制作專項預報,包括9月29日至30日卓奧友峰7000米—8000米、8000米—9000米的逐3小時風、溫度、降水等要素預報。
據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卓奧友峰科考將聚焦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碳循環、人類活動與生存環境安全、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等重大科學問題,揭示極高海拔地區變化和極端過程變化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
(作者:葉奕宏 吳卉 張歆平 責任編輯: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