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全國氣象工作研討會議召開 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
9月25日,2023年全國氣象工作研討會議在京開幕。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落實,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現代氣象管理體系、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等深入研討,進一步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在新征程上守正創新、實干擔當,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開創氣象現代化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氣象貢獻。
2023年全國氣象工作研討會議閉幕
9月26日上午,2023年全國氣象工作研討會議在京閉幕。本次研討會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現代氣象管理體系、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等,深入研討、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取得預期效果。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林強調,要時刻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的重大意義、重要內涵和時代要求,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認真思考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準確把握工作目標、方向和重點,奮力開創氣象現代化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氣象貢獻。黨組成員、副局長畢寶貴作總結部署。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祖強,副局長曹曉鐘,總工程師黎健出席。
全國氣象部門組織人事工作會議要求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氣象部門組織人事工作
9月26日,全國氣象部門組織人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把握新形勢新要求,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氣象部門組織人事工作,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中國氣象報評論:緊緊扭住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不放松
思想之旗領航向,人間正道開新篇。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迎來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壯號角已然吹響。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氣象領域的具體實踐,氣象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氣象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前程遠大、使命光榮。
交流研討
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鍛造“國之重器” 打磨氣象“芯”片
“堅持獨立自主,堅持開拓創新?!敝袊鴼庀缶值厍蛳到y數值預報中心(以下簡稱“數值預報中心”)成立兩年來,聚焦科技自主可控、體制機制創新、核心技術攻關和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改革發力;心系“國之大者”,對標國際先進,打造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品牌,為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加快實現高水平氣象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優布局 強業務 構建精密氣象監測業務體系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圍繞構建精密氣象監測業務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推動力,將業務布局優化和業務流程重塑相結合,多措并舉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探測中心堅持系統觀念,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以裝備、數據、產品和服務、機動觀測、試驗、系統設計與評估、計量、支撐與保障、國際業務等九大業務為支撐的新型國家級觀測業務框架。對照觀測技術裝備、數據采集、質量控制、分析評估、產品研發、產品檢驗、運行監控、維護保障、計量檢定等九大領域,共同組成國家級精密監測業務,形成“九九”業務技術改革行動路線,進一步促進業務板塊間的銜接和協同。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推進業務轉型發展 耕云播雨守護民生
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轉型一直在路上。今年年初,中國氣象局全面統籌部署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轉型發展,并將其列入“質量提升年”行動重點任務。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以下簡稱“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聚焦重點業務領域,堅持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監測、指揮、作業等能力建設,持續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氣象局:樹立大服務觀 打造首都大城市氣象服務新格局
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是氣象部門務必堅守的“陣地”。7月29日至8月2日,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等影響,北京出現極端強降水。市氣象局提前4天發出決策服務專報,提前1天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氣象干部、職工連續5天120個小時保持在崗在責狀態。以氣象預報預警為先導,市水務局提前36小時實施預泄騰容調度,有效發揮削峰攔洪作用;防汛搶險隊伍、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在建工地等各防汛單位嚴陣以待、積極應對……氣象部門再次為首都這座超大城市應對災害性天氣贏得“窗口期”。
云南省氣象局:精細化遞進式服務全面融入防汛指揮調度
8月9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等地出現局部暴雨,鎮沅縣區域內的按板河因短時暴雨導致水位暴漲2.19米,直接威脅下游景谷縣景谷鎮、鳳山鎮。當地氣象部門提前3天發布 《重要天氣預報》,隨著預警信號不斷升級,鳳山鎮抱母村果斷啟動提前轉移避險方案,組織轉移64戶276人。
海南省氣象局:建成氣候康養氣象服務體系 推動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落地
海南氣象部門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先后加入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等工作領導小組,參與生態重大事項研究與設計,謀篇支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發展戰略;統籌推進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海南分中心等科研機構建設,提升生態氣象業務科技支撐能力;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全面梳理海南省氣候生態產品清單;聚焦中國康養產業發展標桿城市——三亞等海南康養產業發展趨勢,研究氣象服務著力點。
湖北省氣象局:智慧氣象融入能源“產送消”全鏈條
在能源需求剛性增長和“雙碳”目標約束下,氣象如何更好地發揮服務優勢和保障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 在實踐中,湖北省氣象局探索出一條貫穿能源生產、輸送、消納全鏈條的精細化氣象服務道路。
浙江省氣象局:以數字化改革之“筆” 答氣象社會管理之“題”
近年來,浙江在省域治理現代化建設中不斷探路在前、實踐在先,浙江氣象部門的每一步都與浙江改革大局深度嵌合。浙江省委2015年起連續三年將公共安全氣象保障體制機制改革列為重點改革任務,2018年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氣象“最多跑一次”改革,2019年氣象全面融入浙江“標準地”改革,2020年融入浙江“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特別是2021年以來,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化改革,提出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從整體推動省域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浙江氣象部門全面融入,以氣象數字化改革之“筆”給出氣象社會管理新解法。